户外作业者如何应对秋暑高温

来源:陕西疾控 发布时间:2024-08-15 09:40

入秋之后,温度整体来说虽没有前段时间那么高,但是从近期的天气预报来看,我省部分地区近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仍能达到或超过35℃。

一、高温作业的定义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二、高温作业的分类

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这些生产场所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  其气象特点是高气温、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高湿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例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容易形成湿热环境。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汗液蒸发,但当环境湿度超过70%时,汗水很难蒸发,人体即使“汗出如浆”也不能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了。因此过高的湿度是导致中暑的一大原因。

3.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直接辐射外,还受到周围二次热源(如高温的地面和物体等)的加热作用。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强热辐射车间作业为低,但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较高,常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暴露。

三、高温天气户外作业,应注意做好防护

1.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户外工作,晴热天气应避开高温时段,趁早晚较为凉爽的时段抓紧施工。

2.户外作业过程中,应多喝含盐饮料,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以防脱水引起痉挛。不要喝酒。

3.特种作业人员施工过程中,天气炎热也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可以适当调整工作时长。非特种作业可以戴宽檐帽,防止太阳直射头部。

4.生产一线人员要配备必要的防暑药品,如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并有专人负责做好饮水供应。

5.外出时最好穿棉、麻类的浅色长袖衣服,少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6.做好蚊虫叮咬的预防措施。

7.请注意:万一出现中暑,应将中暑患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服、脱掉鞋子、让其平卧,头部放低,保持患者呼吸畅通,用温水擦拭身体,帮助身体散热、降温。

对于能饮水的中暑患者应多喝含盐饮料,少量多次饮用。

如果中暑患者不能饮水,甚至出现昏厥、失去意识,应将其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版权所有:岐山县人民政府主办:岐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19018964号 网站标识码:6103230002 陕公网安备61032302000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