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 > 

览勤廉文化之源,树廉洁奉公新风

来源:岐山周文化景区管委会 发布时间:2024-07-08 17:44

岐山是周文化和周王朝的重要发祥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也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廉政文化资源。以周公为代表的周代先贤们所提倡的德、勤、廉、仁、和等廉政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光照千秋。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不一样的廉政周原,感受底蕴深厚的勤政廉政文化。

岐山周公庙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西北6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为祭祀西周王朝肱骨之臣周公旦的专祠,也是周公家族的采邑之地。西周初期,西周王朝四朝元老召公奭在此赋诗《诗经》名篇《卷阿》劝谏周成王姬诵要继承先祖勤政、廉政、仁政遗训,常曲圣体,广纳贤才,才能成就王业。周公旦在此以“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的勤政廉政精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辅佐周成王、策划指挥东征平叛,奠定周王朝八百年基业。周公庙当为中国有史可查的最早的勤廉教育基地。

周公庙廉政教育基地从周文化的发祥、勤廉思想的发展,以及后世对周文化勤廉思想的传承弘扬和对当今社会的指导实践做出了详尽的阐述,时间跨度之长、思想剖析之全、内容覆盖之广、影响深度之远,成为全省廉政教育基地的创新示范。

周公的一生,始终将“勤廉”二字作为思想基石和行为准则。中国人历来崇尚榜样,崇尚模范,历来有向圣人学习的传统。周公身上的品德,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道。周公辅佐其兄武王伐纣灭,建立西周政权。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平定管蔡之乱,营建洛邑,分封诸侯,巩固西周统治,然后还政于成王。

周公实施周礼育廉选人用人策略,提出的“六廉”思想为我国古代官员的为政之道确立了基本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周礼•天官冢宰•小宰》记载:“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冶:一曰廉善(善于行事,不欺善怕恶),二曰廉能(德才兼备,不昏聩无能),三曰廉敬(敬守职责,不怠慢松懈),四曰廉正(公平公正,不以权谋私),五曰廉法(维护法体,不徇私枉法),六曰廉辨(敏锐冷静,不真伪不分)。”西周以“六廉”为核心,统一考核官吏,而且廉能并重,以廉为本,标志着其廉政建设具有制度的雏形。

召公作为西周杰出的政治家、法学家,与周公一起,上承文武之道,下启成康盛世,施行德政,身体力行,清正廉洁,执政为民,使周王朝长治久安,其事迹不绝于史,被后世奉为“廉吏始祖”。周公“吐哺握发”,召公“甘棠遗爱”作为中国历史上勤政敬业的典范被后人所称道。


版权所有:岐山县人民政府主办:岐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19018964号 网站标识码:6103230002 陕公网安备61032302000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