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蔡家坡镇唐家岭村的猕猴桃园里,藤蔓间垂落的青褐色果实泛着莹润光泽。这—颗颗不起眼的猕猴桃,早已成为蔡家坡镇乡亲们的“黄金果”,“今年虽然旱,但跟着合作社学技术,果子甜度能到8度,地头价3块钱一斤,7亩地能挣4万多!”果农张喜科擦了擦额头的汗,笑容里满是踏实的说道。
从“种不好”到“品质优”:小果子扎根沃土。“以前种猕猴桃,全凭经验,施肥、修剪凭感觉,遇上冻害大风,一年收成就没了指望。”转机始于村集体经济的介入,唐家岭村率先成立永红猕猴桃合作社,把“单打独斗”的农户聚成“抱团发展”的集体,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驻园指导,从土壤检测、有机肥施用,到人工授粉、绿色防控,打造出一套“量身定制”的标准化种植手册。如今,像张喜科这样的果农,每年能参加5次以上技术培训,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农资。全镇3.92万亩经济作物中,猕猴桃种植面积达2.4万亩,成为西北地区知名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
从“卖鲜果”到“全链条”:小产业撑起大格局。在唐家岭永红猕猴桃合作社的C区加工车间,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熟练地将猕猴桃分拣、削皮、清洗,制成晶莹剔透的速冻果球,供应国内外市场。“订单催得紧,大家干劲十足。”村民杨芸一边麻利地工作一边说,“在这儿上班离家近,收入可观,再加上自家果园的收益,日子越过越红火。” 深加工是提升产业附加值、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核心。从A区的生态种植、技术培训,到B区的冷链仓储、电商物流,再到C区的精深加工,一条集产、供、销、学、研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清晰可见,让每一颗猕猴桃的价值得到极致释放。
从“产业兴”到“乡村美”:小切口绘就大图景。“家人们看过来!这颗猕猴桃,咬一口爆汁,维C含量是苹果的10倍……”在蔡家坡镇网红直播间,主播小魏对着镜头侃侃而谈。已成为“村播达人”的她,是蔡家坡电商培训的优秀学员。蔡家坡镇已培育猕猴桃电商企业15家、个体网店超900家,“线上+线下”的融合销售网络畅通无阻,让优质猕猴桃直达全国消费者的餐桌。随着陕西省农民田间学校、猕猴桃种植实验基地、县级网红直播间等相继落户,这颗“致富果”累计吸收万余农户加入产业发展大军,联农带农的“含金量”持续提升。在2025年果品企业自主品牌价值评估中,岐安唐品牌价值为1.58亿元。唐家岭村、安乐村凭借“一颗猕猴桃”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秋阳映照,果园生机盎然。沁人果香中,忙碌的果农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一颗猕猴桃,串联起生态优势、产业升级、农民增收,更折射出蔡家坡镇立足资源禀赋、深耕特色产业,以小切口推动大发展的乡村振兴实践——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孕育着希望,每一颗“黄金果”,都在书写着新时代的乡村答卷。这份甜蜜的事业,正沿着不断延伸和强化的产业链积淀、升级,迸发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
版权所有:岐山县人民政府主办:岐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19018964号
网站标识码:6103230002
陕公网安备61032302000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