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贯彻全市构建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1511”工作体系安排,益店镇整合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资源力量,建立益店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单式服务、一揽子解决”。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建立完善“1322”工作体系(即落实一项制度,细化三项举措,力争做到重点人员稳控得住、反映问题解决得了,确保各类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打造服务群众“暖心驿”、矛盾纠纷“终点站”、平安建设“桥头堡”。
一、落实“首问负责”一项制度,工作责任再明确
认真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政府机关中落实首问负责制,即第一个接待群众来电、来访者(即首问者)接听电话要文明礼貌、热情主动,对反映问题要做好记录,并负责跟踪落实所问、所办之事。对在本人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及时上手解决处理,并做好答复;对非本人职责内的,要积极引导,主动告知其前往相关部门办理,引导信息要高效、准确,真正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二、细化“信访解答、人民调解、法律裁定”三项举措,治理能力再加强
一是信访解答为先。建立信访接待化解室,聘请2名离任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专人负责,对来访到访人员进行登记,反映问题及诉求能现场解答的现场解答,需要各站所配合解决的及时对接涉及站所协调解决。同时,落实领导轮流接访制度,每天明确1名镇领导认真做好来访群众接待工作,及时协调处理好群众合理诉求。2023年以来,信访接待室共接待来访群众20人次,受理群众诉求、意见8起,解决6起,问题处理率达75%。
二是人民调解为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以村(社区)主任、书记或者退居二线的老书记、主任为调委会主任,各组组长为信息员,村调委会委员为成员,各有良好影响力的村民代表为补充的村级人民调解组织网格化体系,明确责任到人,压实工作任务,确保发生纠纷时信息员能及时排查到位,调解员能及时跟进调解,人民调解组织能高效运转、发挥作用。截至目前,全镇已构建镇级人民调解网格1个,村级网格12个,组级网格77个。为规范人民调解卷宗书写,激励全镇各村(社区)调委会调解员积极履职,镇司法所组织召开全镇人民调解员培训会,对全镇40名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同时,镇综治办始终将矛盾纠纷排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坚持每月对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2023年以来,全镇共排查出土地纠纷、财产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矛盾纠纷3起,全部已经调解达成协议制成案卷,群众诉求得到妥善处理。
三是法律裁定断后。对于信访解答不了,人民调解解决不了的问题,符合诉讼条件的引导当事人进入诉讼程序,按照法律途径进行正当诉讼维权。
三、力争做到“两得两化解”,治理成效再提升
一方面做到重点人稳控得住、反映问题解决得了。对上级部门反馈涉及我镇维稳信息,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及时下村与当事人及其亲属取得联系,并根据所反映的问题,积极协商解决,确保重点人员稳控在当地,反映的各类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处理到位。目前,全镇11名重点人员90%能稳控在当地,有9个村连续三年未出现越级访情况。
另一方面确保各类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按照“纠纷早解决、矛盾不上交”的原则和“预防为主、联动治理”的总体要求,主动调处,综合分析研判。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收集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方法,推动矛盾纠纷早化解。对排查出来的涉及重点人员的矛盾纠纷,本着真正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原则做好化解工作,必要时对其家属、亲朋好友等关系人开展深入走访,多措并举化解矛盾问题,2023年以来,全镇群众通过网上来信来访问题办结率、群众满意度均为100%。同时,做好矛盾纠纷分流调解工作,及时上报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并协调移交给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持续加强各类平安建设知识政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在2022年全市平安建设测评中,我镇社会治安满意率为98.33%、矛盾纠纷调处满意率为99.46%,全镇连续三年来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连续32个月未发生电信诈骗事件、未发生养老诈骗案件,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版权所有:岐山县人民政府主办:岐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19018964号
网站标识码:6103230002
陕公网安备61032302000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