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大礼、勤耕作,和待人、善行事,知章法、听政令,孝宗长、亲幼下”……走进蒲村镇蒲村村的乡村小巷里,柏油路两旁,白墙黑瓦的家庭农园错落有致,每隔几步都挂着一块精致的标牌,记录着本村人家的“微家训”。近年来,蒲村镇立足新形势下乡村治理要求,以提升“软实力”为抓手,创新矛盾化解新思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家风家训“微”治理、“促”和谐。蒲村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家风促治、网格治理”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村、组微治理路径,形成村、组微治理单元,以小治求大治促德治,将治理的触角下沉延伸到村组一线、群众家中,汇点成面,形成全域覆盖的治理大网络。结合主题党日、三会一课、道德讲堂等活动,定期开展“村委议事会”“小组广场会”“身边小板凳会”等会议10余场,研究决策和调处解决各类事项20余起,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秩序奠定了基础。
二是创新宣传形式,做到家风家训入到“户”、见到“行”。在传承家风家训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村民文化水平和生活习惯,结合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等阵地建设,总结凝练“三位一体传家风”工作方法,用墙画、标语等灵活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家风家训呈现出来,并与家庭、社会融为一体,推动好家风转化成村民的日常行为规范,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释放德治能量,巧用家风家训“情”服务、“聚”人心。创新采用“家风家训+宣教帮扶”的举措,充分激发“红色效应”,最大程度筑牢基层同心圆。不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对象等重点人员参加警示教育、家风教育等活动,将家风家训与重点人员宣教帮扶相结合,充分发挥和谐、孝道、劝学、劝善、勤俭、励志、修养等良好家风家训的教育和感化作用,以法纪纠正其观念、以德教规范行为,引导社区矫正对象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养分,达到“教育一个人、带动一批人、影响一片人”的良好效果。
版权所有:岐山县人民政府主办:岐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19018964号
网站标识码:6103230002
陕公网安备61032302000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