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者专版 > 各镇快讯

故郡镇:实行“1234”工作法全力推进“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来源:故郡镇 发布时间:2023-04-03 08:40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故郡镇积极探索,推行“1234”工作法,全力推进“八五”普法工作走深走实,全镇学法守法氛围日渐浓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明显改善。荣获2022年全县普法工作先进集体,创作的法治宣传小视频被县委普法办采用推广,被县委政法委推荐参加全省喜迎二十大“三微”比赛,点击受众5万余人。

一、围绕一个核心,维护宪法权威。

深入学习、领会和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部署要求,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坚持把宪法作为普法重点,认真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活动,努力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浓厚氛围。

二、落实两个责任,推动工作实施。

一是落实领导包抓责任。成立由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定期研究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建立镇领导干部包抓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镇村联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普法宣教工作体系。

二是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定印发《故郡镇“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把普法宣传融入行政执法、行政服务全过程,形成各司其责、协作配合、多点发力、纵横联动的普法宣传工作格局。

三、突出三个群体,加大宣教力度。

一是突出国家工作人员这个“关键群体”。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和镇村干部学法制度,加强法律和党内法规的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干部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意识。

二是突出青少年、老年人这个“薄弱群体”。以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重点,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杜绝违法犯罪等法治教育,教育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群众养老钱为重点,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法律宣传,提升群众的防范意识。

三是突出违法犯罪这个“特殊群体”。把刑满释放、社区矫正及涉嫌吸毒、邪教等56名特殊群体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加强《刑法》《社区矫正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法治底线,严守法律红线,坚决杜绝违法犯罪。

四、做到四个结合,提升普法质效。

一是普法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学雷锋日、“3.15”消费者权益日、法治宣传月、“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和志愿者开展主题法治宣传15次,发放《民法典》等法律读本2000余份,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宣传手提袋3000余个,张贴宣传画、海报200余份,播发LED电子标语50余条,微信群转发法律知识点1200余条;解答法律咨询60余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5个。

二是普法与重点工作相结合。结合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防汛减灾、征兵等重点工作,聘请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及重大事项,进行合法审查、专家论证、风险评估,依法决策。坚持法律下乡,走村入户2230余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65户次,以案释法5场次800余人,实现了中心工作与普法宣传深度融合、互相促进。

三是普法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以维护平安稳定为目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扫黑除恶、防范电信诈骗、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案例宣传10场次,安装防范电信诈骗APP2000余个;开展禁毒普法宣传8场次;举办安全生产主题讲座5场次。组织《人民调解法》培训4场次,指导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0余件,涉案金额10万余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全镇2022年度“九率一度”测评位居全县第二。

四是普法与法治文化建设相结合。建成镇法治文化一条街和神农、桥山、西源村法治文化广场。在农村红白喜事、地台戏、纳凉晚会等活动中引入法治文化,引导群众坚持依法办事,破除不良陋习。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暨“平安千万家·喜迎二十大”法治文化晚会,将交通安全法、人民调解法等法律知识和崇尚法治、共享平安的法治文化融入文艺节目,使群众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意识深入人心。

版权所有:岐山县人民政府主办:岐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陕ICP备19018964号 网站标识码:6103230002 陕公网安备61032302000020号